葫芦,谐音"福禄"。古人认为它是吉祥物,可以驱灾辟邪、祈求幸福。葫芦制作工艺品从明朝起即有文字记载。至清朝康熙、乾隆年间,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,成为供皇家赏玩的御用珍品。
葫芦的来历:
传说玉皇大帝有一个石瓢状的大水缸,一日缸内见底,玉皇大帝想令一物从黄河取圣水注满,于是问及众丞,众丞齐曰:"成熟的葫芦所制的瓢乃为最佳"。于是,玉帝令一个带着蔓的葫芦瓢取水注缸,葫芦瓢受令后,便带着蔓愉快的、一次次、谨慎的满盛着圣水往返于天上和人间,生怕圣水洒落半滴,以便尽快的能够完成玉帝交与的任务。后来,此事被人间小鬼们得知,听说喝到玉帝的圣水可以得道升天,于是小鬼们便嬉笑着找到正在取水的葫芦瓢,希望葫芦瓢能在盛水时有意晃落一些,给下面张着大嘴饥渴的小鬼们喝到,可小鬼们的愿望并未能在葫芦瓢身上实现,眼看石瓢的水已注满2/3,不仅没能够喝到得道升天的圣水,还遭到了蔓的鞭挞。于是众小鬼就烧纸给已得道的老鬼曰:"葫芦瓢在偷喝玉帝的圣水",玉帝听后大怒,随将葫芦瓢打入冷宫,断其蔓抛入人间。玉帝又问"忠心耿耿"的老鬼谁可取代葫芦瓢完及此事,老鬼曰:"御膳房的笊篱",于是笊篱便开始了重复着瓢的工作,可不同的是,这次小鬼们烧纸的内容却是:"笊篱疏而不漏的在运圣水"。饱喝圣水的小鬼们没事时便将落入手中的蔓踢来踢去嬉戏玩耍。 一日,如来佛主行至天宫,感觉口渴便想向玉帝寻碗水来喝,却见一把笊篱在来来回回的拍打着盛有2/3水的石瓢缸,甚是惊讶,问及此事,笑曰:玉帝差矣!佛主惊奇的看到在冷宫中修炼得道,却因念蔓心切,而常常伸长身体瞭望远方的葫芦瓢,尽在其腰部练出了一个美丽光环,于是,赋予其纳百川之神效,让他与蔓团聚、繁衍……从此人世间便有了最美的亚腰葫芦。
五月初五端午节为什么挂葫芦?
端午节在家中悬挂彩纸葫芦是民间普遍流行的习惯,其来历无从考证。有一民间传说,天神要降灾于某一村庄,打算于五月初五这天从空中向村中投撒毒药。村中有一善良的青年,天神不愿让他受牵连,便提前教给他避灾的方法,即在那天日出之前做一些纸葫芦挂在门窗、檐下,就可躲过此难。善良的青年人不顾泄露天神的天机会变成石人的告诫,将此消息告诉了全村人。结果,家家都悬挂起了纸葫芦。 五月初五这天天神撒的毒药全被这些纸葫芦收了进去,村里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。可是,泄露"天机"的青年却于当日化为了一尊石像。人们为了纪念他,从此便兴起端午挂纸葫芦的作法。纸葫芦是用各色彩纸折叠而成,有方、圆、菱形、四角展翅等多样形状。
葫芦下面缀着纸穗,十分精巧美观。每逢端午,家家户户,门前、院内、檐下、室内到处葫芦飘荡,五颜六色,鲜艳夺目,洋溢着一片节日的喜庆气氛。 端午节除恶是什么意思?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又称"端阳节"、"午日节"、"五月节"、"艾节"、。端五"等,名称虽然不同,但各地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。端午节是我国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风习,至今全国各地过端午节仍然盛行不衰,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。 因为端午节为我国影响较大的节日之一,所以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不胜枚举,本篇仅就其中的辟邪习俗略做介绍。
在古代先民们认为五月为"恶月"或"毒月"。五月的南方天气已十分炎热,雨水大量增多,山洪暴发突然而无妨。人们为了求生,便利用自然界中的葫芦绑在身上,险中求生,这时葫芦被称为"腰舟"。
由于葫芦的特殊功能,能在危急时刻救人性命,人们便对葫芦产生了崇拜。后来演变成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挂葫芦的习俗。在北方即是家里没有葫芦,便用剪纸剪一个葫芦贴在大门上。
在江淮地区,端午节这天家家悬挂钟馗像,以镇室驱邪。 相传开元年间,这一年五月初五。唐明皇自骊山讲武回宫,疟疾大发,梦见二鬼,一大一小,小鬼穿大红无裆裤,偷去了杨贵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,绕殿而跑。大鬼则身穿蓝袍戴帽,赤着双足,捉住小鬼,挖掉小鬼的眼睛,一口吞下。唐明皇忙问怎么回事。大鬼奏道:"臣钟馗,既武举不第,愿为陛下除妖魔。"唐明皇醒后,疟疾不久痊愈,于是命令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图,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张贴,以驱邪魔。从此以后,端午节贴钟馗像就流传下来了。 端午节辟邪驱瘟,以艾草悬于堂前最为常见。有时候,人们还剪艾草做成虎形,或剪纸为小虎,贴以艾叶,妇人争相佩戴,以辟邪驱瘴。有的地区用菖蒲做剑,插于门楣。江南地区,在端午节家家以菖蒲,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做成人形,称为"艾人",放于屋内,以辟邪祟。
传说一
关于门上挂葫芦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。说在古代有一位卖油的老翁走村串乡卖油,他这样喊:"一葫芦四两,四葫芦半斤"(注:在过去一斤为十六两,半斤为八两),于是,很多人为讨便宜都打四葫芦。 这时唯独一村童只打一葫芦,老人问他为什么不打四葫芦,村童说出了其中的原由,卖油老翁认为这孩子诚实,就告知他,五月五日将有大灾大难,如在自家门上挂个葫芦便可免灾。 村童回家将其卖油老翁的话告母亲,并如此照办,果然在五月五日这一天避免了一场灾难,从此在民间便有了五月端午门上挂葫芦的习俗。
传说二
据神话传说,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,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。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。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,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钱。 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,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,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,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。吕洞宾深感其诚实,于是告诉这位少年,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,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,躲过灾难。 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,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。果然未过数日,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,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。从此留下了端午节前几天挂葫芦的习俗。
传说三
也有民间传俗,说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,药王爷下凡,见到人间毒虫横行,瘟病四起,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,灭虫降瘟,普救众生,留下了这一习俗。
各种各样的民间说法,大家自己去分辨,好的要保留,不好的要修正!
总的来说是好的,不伤大雅的,也可以配合这来做,尊重长辈,家人!又有利于和睦!
快到端午节了,我用一缕春风的清新,两滴夏雨的舒畅,三片艾叶的清香,四个红枣的甜蜜,包了一个端午粽,愿你吃过后,烦恼不留,事业起飞,八面玲珑,成功九拿十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