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,家中有一棵桑树,长在围墙的边上,当春天桑树的叶子长出来的时候,奶奶就开始张罗着养蚕。
起初,奶奶把蚕卵放在一个木匣子里,过不了多长时间,蚕卵就会变成蚁蚕。蚕卵变成蚁蚕之后,会不停地无休止地吃桑叶。有时奶奶会在我放学的时候,吩咐我爬到树上去采桑叶,这件事情于我是很乐意做的。
我爬到桑树上,坐在枝桠间,小小的瘦弱的身躯掩映在桑叶之中,奶奶在树下面指挥着要采一些嫩的叶子,我东瞅瞅西看看,看见几乎所有的叶子都娇嫩欲滴,泛着绿光。我一片片小心地采摘着,然后放进一个小篮子里。我常常在采足了桑叶之后,坐在桑树上看风景,不肯下来,直到被奶奶再三催促。有风的时候,桑叶在风中浅吟低唱,沙沙作响,没有风的时候,桑叶就像列队整齐的士兵,舒展着,高高地排在枝头。那时,我坐在桑树上,常常想同一个问题,院子里那么多品种的树,为什么蚕偏偏喜欢吃桑叶呢?不过,我望遍院子里的树,唯独桑树的叶子舒展,清亮且柔美。
幼蚕生长的速度是极快的,它不停地吃桑叶,不眠不休。每逢夜半醒来,就能听到"簌簌簌""沙沙沙"的声音,这种声音在寂静的夜里,像优美的小夜曲,满充着生命的愉悦和欢快!奶奶每天都要给蚕添加桑叶,开始的时候一天一次,后来蚕宝宝大一些,一天至少要添加两次。奶奶是不允许任何人给蚕喂食的,所以我每次只能在旁边看着,看着蚕宝宝一天天由幼蚕生长成熟蚕,胖胖的身躯在盒子里蠕动着。蚕宝宝也有休眠的时候,它不吃也不动,听奶奶讲,蚕宝宝休眠其实是在脱皮蜕变,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。奶奶最怕蚕宝宝休眠,总是无声的祈祷,而我也跟着怕,怕着奶奶的怕,怕蚕宝宝长眠不醒,其实现在想想,是怕她老人家一腔心血化为泡影。
树上的桑叶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,由嫩绿清亮变成墨绿黯淡。常常这个时候,蚕宝宝也到了成熟期。奶奶就用稻草做成稻草山,挑些枝头的桑叶放上去,然后小心翼翼的将蚕宝宝放到稻草上。过不了几日,会忽然发现,稻草山上挂满了两头圆圆,中间有些凹陷像花生形状的茧,这些茧,有白色的,有黄色的,有粉色的,使得这一座稻草山像是一棵开满了花的树,那白那黄那粉,那样的浅淡,柔和,直击人心。这一朵朵花样的茧,不是一般的开花,蚕宝宝是耗尽生命的精华吐丝而成。
不久之后,奶奶便会把蚕茧从稻草山上摘下来,放进她干净的箩筐里,这些茧集中到箩筐里,阳光下,就像雪山上的一朵雪莲,区别就在于雪莲有些冷艳而它却是如此地暖。犹记得一个晚上,奶奶坐在她的床边上,伏在床头的桌子上,她的面前 一灯如豆,照着一箩筐的茧,如豆的灯光折射着蚕茧的丝丝的光,越发得柔和与美妙。
奶奶右手拿着剪刀,左手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茧,她把茧的一端轻轻地剪开,然后他从茧里向外倒,有些茧里倒出来的是蚕蛹,有些茧里倒出来的是蚕蛾。
蚕宝宝从幼蚕到蛹或到蚕蛾,走完了它的一生,是如此地短暂。蛹和蚕蛾老态龙钟,毫无生气,那是蚕穷其一生,拚尽全力,将最好的丝线吐出来,自己却垂垂老去。而在我小小少年的心里,是希望看到蚕宝宝蜕变成美丽的蝴蝶飞起来的,然而在奶奶养蚕的几年间,却一直没有见过。
后来才知道蝴蝶是那些毛虫和肉虫通过不懈的挣扎和努力,蜕变而成的。而我是独喜欢蝴蝶不喜欢肉虫和毛虫的,有些恐惧。我不断地想一个问题:喜欢蚕宝宝而它却不能羽化成蝶,不喜欢毛虫而它却可以羽化成蝶。一个是过程美结局却黯淡,一个是结局美过程却丑陋。
一场生命,无论是过程美还是结局美,无论是奉献还是自我绽放,只要美好过,都是一场华丽且无悔的人生。